详细内容

汾酒老作坊简介

汾酒老作坊1.jpg

汾酒老作坊(义泉泳酒坊遗址)既是一处国家级的文物名胜,经修复后的传统手工酿酒设施又是一条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古生产线,已被列为酒都杏花村旅游的一个新景点。

汾酒老作坊2.jpg

汾酒老作坊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1875(清光绪元年),汾阳县南垣寨绅士王协舒在杏花村东堡卢家街独资开办了宝泉益酒坊。1915(民国4),宝泉益酒坊转由其三弟王协卿接管后,与杏花村“德厚成”和“崇盛永”酒坊合并,改名为“义泉泳”,聘请宝泉益原总管掌柜、孝义人杨得龄为经理,形成了“人吃一口锅,酒酿一眼井,铺挂一块匾”的崭新局面,实力壮大,技术力量加强,汾酒的质量明显提高。就在1915(民国4),义泉泳生产的“老白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获甲等大奖章。为使这一殊荣永垂青史,王协卿、杨得龄等请汾阳籍文人申季庄撰写了《申明亭酒泉记》,详述始末。《申明亭酒泉记》碑长约1米,宽0.8米,镶嵌在汾酒作坊遗址朝向卢家街的墙上,碑文中记述了北齐武成帝推荐汾清酒,唐诗中对杏花村的传颂和1915年巴拿马赛会获得甲等大奖章等重大历史事件。

巴拿马      最终使用.jpg


汾酒历史上乃至中国酒史上许多重要事件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国最早的股份制酿酒企业,中国第一枚白酒商标都诞生在这里。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的产品,汾酒在解放前9次荣获大奖的产品,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所用的礼品汾酒都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


        1919年(民国8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立,杨得龄兼任经理,义泉泳所产汾酒由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包销。1932年(民国21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以9600银元的价格,收购“义泉泳”,改为晋裕公司酿造厂。晋裕公司对义泉泳的兼并,标志着汾酒事业告别了当时中国酒业普遍的旧的管理模式,进入了公司化经营的时代。


汾酒老作坊也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以至汾酒集团公司的发祥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晋裕公司的生产逐渐萎缩,至1947年底全面停产。1948年汾阳地区获得解放,当年6月,中共吕梁区委派杨汉三等到杏花村,利用义泉泳酿酒作坊旧址,恢复汾酒生产,创立“杏花村专营酒店”,在此基础上于次年成立“汾阳杏花村公营酒厂”,后又改名为“杏花村酒厂”,一直在此生产。从1951年开始,杏花村酒厂开始在杏花村西堡新址扩建,次年完工投产,规模逐渐扩大,一直到1955年,在“义泉泳”旧址的汾酒车间才停止生产。1993年被列为汾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已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8年由集团公司投资1300万元,在保持原有建筑的主要特点及功用的同时,对汾酒作坊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并恢复了原来的传统酿酒生产线。修复后的汾酒老作坊分南北两个大区,堡墙式院落,占地面积为9000平方米。南院2000平方米,原为花园院,院墙与西五间北房完整保存。北院为最后遗留的清代酿酒作坊遗址,由五个院落组成,面积共约7000平方米,遗存有埋入地下150余口300余年的发酵地缸,古井亭一座,为清代遗物;古井一眼,金、元代遗物;150米长的清代街道一条,古房屋建筑20余间均为清代遗物。北院第一院门额为“杏花村”;第二院门额为“晋裕汾酒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院门额为“晋裕公司酒厂”,第四门额为“勤俭”,正门,1950年代封闭改建为临街之廊,廊内镶有石碣两块,一块是为庆祝汾酒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甲等大奖章的“同贺石碣”,一块是为《申明亭酒泉记》石碣,两碣均刻于1917年。第五院门额为“宝泉”,接“申明亭”。北坊为五间单檐硬山单破顶,梁架为四架椽五步樑单坡式结构。南坊并为五间单檐硬山单破顶,梁架为五架梁南设单步樑南廓式单檐硬山顶,机构简洁,用料经济,室内现遗有埋入地下的发酵缸,南向设行廊,原为售酒面铺,现面铺门已封闭。东、西配坊各两排六间,梁架为四步樑单檐单坡式硬山顶,均为清代建筑。现四、五两院相通,为“甘露堂”原址。



“甘露堂”原址,院落座北面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堡式院落,墙高510米。院座北面南,南作坊、东西配坊各两排六间。院西向开门与五院连通。位于四院与五院连通外遗有古井一眼,此井宋代有之至民国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据专家考证,现存水井至迟为元代遗物,其上建有井亭,并与亭合称为“古进亭”。1915年,义泉泳生产的“老白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获甲等大奖章。为使这一殊荣永垂青史,王协卿、杨得龄请汾阳籍文人申季庄撰写了《申明亭酒泉记》,立石碑于古井旁。据古碑文记载,古井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生产的水源。

“申明亭”,原是“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辅弼刑治”的标志。厅内镶有“古迹申明亭”碑碣一通,亭前遗石狮三尊(据考是明末遗物)。

   在甘露堂原址之北,复建了呈倒“凹”字形的20余间仿古建筑,内设蒸酒锅、发酵缸、酒库、粮库,即新恢复的传统酿酒生产线。



技术支持: 苍鼎天下 | 管理登录
seo seo